Thursday, September 28, 2006

新經理的錯誤  28 Sept 06

最近瀏覽互聯網,看到一個有關經理的調查,題目是「新經理上任,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甚麼?」  我認識很多朋友,當他們離開本來的公司,到一家新的公司工作,又或是到了一個新的部門當主管,總會有適應的問題。

最近,老朋友H君,轉投了一間新的公司,要到內地負責一個超過七十人的部門,而同一個集團還有超過一千五百人。這是一個跨國企業,有三十六年的歷史,自然也有一套很獨特的文化。H君在還沒有上班,到他已經上任了一個月,公司高層和他自己,都沒有懷疑他的工作能力,不過,就對他能否適應公司文化非常關注。天天要提醒他不能以過去的一些他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,在新公司也行得通。  

對於所有新主管來講,急於建立威信,急於立功是很普通的想法。可是,這也不一定能讓別人容易接受。尤其是作為一個外地人在內地工作,這個更要小心。  

先再說關於那個調查的結果:百分之三十的人認為,新經理上任,最容易犯的錯是「管得太細,希望同事按照他的那一套去做」。簡單說,就是新經理要從新建立一套他自己認為是對的工作方式,甚至是方便他自己的方式,而沒有理會同事也需要改變本來的方式。這個特別容易造成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矛盾。新經理威信建不成,反而會令到同事感到不滿。  

此外,有百分之二十四的人認為,「新經理做的太多,對下屬不放權是不對的」。這個完全是信任的問題。沒有信任,又怎能合作愉快呢?另外,「感性先行,判斷錯誤」,「用同一方式管理所有員工」,「不能以身作則,缺乏自律」,都是新經理常犯的錯誤。  

又說說H君在新公司第一個月的情況。他上任前,他的上司已經幫他準備了一連串的培訓和探訪活動。他要跟所有歸他管的部門的主管見面,但並不是由他來告訴主管們他的處事方式,而是反過來,由主管們告訴他現在的方式,公司的要求和文化,讓他能去適應。然後,他必須盡快拜訪全國主要的辦事處: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等,去理解不同主管的工作方式,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。果然,作為一家大公司,他要學習的東西確實很多,也絕對不能「管得太細,希望同事按照他的那一套去做」,更不能「對下屬不放權」。相反,他已經擁有一個很好很強的團隊,在新上任這段時期,他要做的就是要適應和習慣,等觀察了一段日子,發覺有甚麼需要改善,他才提出他的想法。  

事實上,新經理上任,最必要是「團隊重建」,不是說本來的團隊一定不好,而是這個團隊換了一個領袖,就有一個了解的過程。新經理必須要虛心,多聽下屬的意見,然後循序漸進,慢慢提升士氣,讓下屬尊敬,這樣,才能建立和維持高效能的團隊,幫你建基立業。

Sunday, September 24, 2006

LEGO重振雄風  21 Sept 06

我記得,在我六歲生日那天,我的姑姐送了一份禮物給我—一盒樂高積木(LEGO)。自此,我喜愛了LEGO,每天砌出不同的東西—房屋、坦克車、陸軍基地等。LEGO激發了我的創意潛能,也讓我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。而LEGO這個品牌,亦是我的至愛,我擁有它的原子筆、手表、相架、T恤。  

終於,在今年六月,我到了丹麥的比隆市(Billund),找到了LEGO的總部,帶朝聖的心情,走進了樂高樂園(LEGO LAND)玩了一天。  

先說說LEGO的歷史。一九三二年,木匠奧利.基斯坦森(Ole K.Christensen)創立了LEGO。LEGO這字源自丹麥語leg godt(「好玩」的意思)。自此,指引LEGO的,就是想像力和創造力,而不是結構和規則。不少我們這一輩的人,都是由LEGO陪伴成長的。  

可是,踏入九十年代,孩子們便進入了科技時代了。小孩不再砌積木、玩模型或與鄰居一起玩「猜皇帝」或「大風吹」;而改為玩電腦遊戲、沉迷電視卡通片。LEGO已不再是孩子恩物。而亦因此,LEGO的經營愈來愈困難。到了二零零四年,LEGO每年虧損數億美元。股東們意識到,改變的時候到了。  

二零零五年,LEGO委任了只有三十七歲的行政總裁約根.克魯德斯托(Jorgen V. Knudstorp)。他只有一個任務,就是令LEGO轉虧為盈。  

首先,他大肆裁員,單在比隆市已裁減了一千名員工(比隆市的人口只有六千五百人)!然後,他把製造業務外包給如捷克般其他低成本國家。跟,他眼於產品營銷管理。譬如說,從前一組六個消防員可以有六套制服,他把一組消防員減至四個人,都穿相同的制服,這是節省成本的細節。而最令人矚目的舉動,就是把整盤樂高樂園的生意賣掉,套現五億美元。二零零五年底,LEGO的收益上漲了百分之十二,達到十二億美元,淨利潤增加了八千七百萬美元。  

對我來說,LEGO怎樣經營也不會影響這個品牌在我心中的地位,因為LEGO代表的創意,早已深深植根在我腦的基因。  

可是,從經營角度來看,LEGO實在是把本地企業變成跨國企業,從而利用了「抹平了世界」(A Flat World)帶來的競爭力增長,把自己重新定位,成為一個營利企業的經典個案。  

現在,我們會期望LEGO仍有蝙蝠俠系列、哈利波特系列、星球大戰系列的玩具,完全是因為LEGO勇於跨出重要一步,成為真正的跨國企業的結果。

Thursday, September 14, 2006

世界是平的  14 Sept 06

近一年,被美國企業界、學術界提及得最多的書籍,是由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湯馬斯.佛里曼(Thomas Friedman)所著的《世界是平的》(The World is Flat)。意思是全球化企業(Globalization)的來臨。今天的營商環境,跟九十年代之前比較,已是完全兩回事了。

《世界是平的》這本書,便解讀了這些現象,它的成因和結果。佛里曼指,造成「世界是平的」這個今天的結果,全憑十大「推土機」:  

(一)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:這天,柏林圍牆被人民推倒了,隨之而來的是東西方社會冷戰的結束,東歐極權共產國家制度的瓦解。大量的東歐人民被釋放了,產生了大量的廉價勞工、極大的新市場、大量的新企業家等,東西方的企業交流亦促進了世界貿易關係。不少西方企業到東歐設點,不少東歐人民也到了西方創業、工作。  

(二)一九九五年八月九日:這天,「網景」(Netscape Navigator)上市了。「網景」是第一個互聯網瀏覽器,它的出現,令全世界資訊變得更流通,令互聯網普及,亦因而產生了以後大量的電子貿易(e-commerce)。  

(三)工作流軟體:企業可以利用相容的軟體,以最快的速度得悉營運狀況,取代了事事以人手操作,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  

(四)開放資源碼:Linus的出現直接挑戰微軟(Microsoft),因為Linus正是一個開放的平台,讓任何人得以改善電腦軟件的質素。  

(五)外包:就是把工作外判,而這種外判,更可以是跨國的。印度的電話服務中心為歐美的企業服務,便是最佳例子。  

(六)岸外生產:眾所周知,大部分國際名牌服飾、電器等產品,都在中國及東南亞生產,這是利用最低成本生產的最好方法。  

(七)供應鍵:沃爾瑪(Wal-mart)建立了最佳的物流中心,把供應鍵的增值減至最低,令產品得以極低廉的價格出售。  

(八)內包:UPS是快遞公司,但也替客戶的顧客修理電腦。因為自設修理中心,比快遞物件到客戶的修理中心,更節省客戶的金錢。  

(九)資訊搜尋:Yahoo!、Google、百度等搜尋器,令資訊變得容易傳達,成本大大減低。  

(十)輕科技:手機、Blackberry、無線寬頻上網等這些輕科技,把人與人的距離縮短了,亦令溝通的障礙掃除了!

Monday, September 11, 2006

印度是冒起的明星  7 Sept 06

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,是佛教的發源地,也是僅次於中國,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。可是,在現代歷史中,印度一直只屬發展中國家,而且一直落後於「亞洲四小龍」之後。  

四十年代末期,印度總理尼赫魯,倡辦了七所類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印度理工學院,栽培了大量理科人才。可惜,這些尖子的科學家,在本土毫無用武之地,惟有移民到歐美,為其他跨國企業效力。  

至九十年代中,美國網絡科技起飛,互聯網之都,位於加州的矽谷(Silicon Valley)的大量企業,聘用了不少印度的科技人才。可是,踏入本世紀初,過度膨脹的互聯網經濟終於崩潰,這個泡沫的爆破,亦釀成不少印度籍的從業員失業,其中不少亦回流到印度。這個契機,反而造成了一個稱為印度矽谷的地方的起飛。這個城市叫班加洛(Bangalore)。  

《世界是平的》(The World is Flat)的作者湯馬斯.佛里曼(Thomas Friedman)為撰寫此書作資料搜集時,曾經實地採訪過班加洛這城市。更被這城市所呈現的各種現象和經濟情況,引發他寫作此書的動機。  

在班加洛,有不少跨國大企業在此駐點,包括微軟(Microsoft)、IBM、惠普(HP)、通用電子(General Electric)等。班加洛有的是最佳的科技研發人才、最便宜的人力資源、低廉的運作成本等,是歐美大企業最佳的後勤基地。通過發達的通訊設施,班加洛和美國在時間上更能互相補足。  

由於印度是前英國殖民地,印度人都懂英語。這亦令班加洛這地方,成為歐美不少大企業設立電話客戶服務中心的地點。佛里曼曾參觀過一個名為「24/7中心」的地方,這有超過二十四萬名員工!每天都為世界上超過一萬個企業提供電話客戶服務支援。而打電話來的顧客或查詢者,根本不會知道原來正在處理他們的個案的人,竟然身在印度!這個情況,其實跟不少香港企業把其電話客戶服務或電話推廣中心,設在說廣州話的廣州一樣。很多香港人根本不知道,原來「秘書台」的「秘書」們,根本是中國內地人!  

印度成為了全球科技起飛的得益者,印度人的就業機會和賺錢能力也得以大大提高,印度的經濟也獲得大大改善。  

今天,印度已被稱為「金磚四國」(BRICS)之一(其他三國是巴西、俄羅斯和中國),是本世紀一顆不能忽視的明星,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。

Tuesday, September 05, 2006

杜拜要做「世界第一」  31 Aug 06

二十世紀,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聽過「杜拜」(或稱「迪拜」Dubai)這個城市。今天,這個城市已因為一間似帆船外形,建在海中人工島上的「七星級」超豪華酒店而舉世知名。還有的是三個人工建成的棕櫚島,快將建成外貌如世界地圖般的世界島,在沙漠中的杜拜滑雪場,以及差不多所有遊客必遊的免稅品商店等等,把杜拜改造成為一個潛力無限的超級都市。  

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杜拜。  

杜拜其實是位於中東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其中一個加盟酋長國,二十年前其實只是一片沙漠,它的面積只有三千八百八十五平方公里,約只是上海的五分之三。三十年前,杜拜的人口不足二十萬,現在已達一百四十萬,並以每年百分之七的增長率迅速增加。它位於波斯灣的入口,是中東、非洲和印度的轉運點,而杜拜人亦成為天生的貿易商。  

過去十年,杜拜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百分之二百三十,其中,石油收入只佔百分之六。而來自旅遊業的收入,卻不斷飆升。譬如說,十年前杜拜的觀光住宿人數不足二百萬,機場過境人數則不足八百萬。二零零五年,這兩個數字分別已達六百多萬及二千五百萬。  

杜拜酋長說了一句話:「夢想沒有極限,持續往前。」他為這個城市立下一個願景(Vision):「要做世界第一!」於是,杜拜有全世界最豪華的酒店、最大的商場「杜拜購物中心」(Dubai Mall)、最大的商業區「商業灣」(Business Bay)、最超乎想像的人工島「世界島」、最豪華的航空公司「阿聯酋航空」(Emirates)、全球最大的深水港貨櫃碼頭區、自由貿易區、機場等等。  

就以作為杜拜地標的帆船型酒店為例,其實純是政府的投資。帆船代表了「貿易精神」,還要建在海中的人工島上,所有旅客均乘坐直升機或勞斯萊斯到達酒店,職員與住客比例是八比一,應有盡有的超豪華設備、裝飾、家具、服務,定價最低為每晚約二千美元,是世上最昂貴的,但入住率超過九成,幾乎全年客滿。酒店天台除了有直升機停機坪外,還有一個國際級網球場,舉辦世界頂級錦標賽或表演賽。  

今天,杜拜的人口中,本地人已成為少數民族,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口是外來人,其中,中國人便佔了約十萬人。這吸引了超過七千億美元的投資,一切都是為了未來,一切都是為了要成就「世界第一」的夢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