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28, 2005

品牌與顧客的愛  28 July 2005

跟一位同事做了一個實驗。問她會到哪選購傢俬,她說:「IKEA,我喜歡它的舒適環境。」問她喜歡到哪喝咖啡,她說:「Starbucks,因為很舒服很休閒。」問她喜歡哪一種MP3機,她說:「iPod,很有型。」  跟再問她還喜歡甚麼品牌,她如數家珍地說:「Sony的影音產品、國泰的航班、LV的手袋、Birkenstock的鞋子……」問她原因,她說:「我就是喜歡。」  原來,對品牌而言,最大的目標就是製造一個效果─讓顧客感性地愛上它。  

再問另一位喜歡閱讀的同事,喜歡到哪一家書店,他毫不猶豫地說:「我去慣Page One。」那麼,網上書店呢?他說:「Amazon啦!」我問他為甚麼不是Barnes & Noble。他回答說:「去慣Amazon,不用冒險試其他服務。」啊!原來,對品牌而言,它的另一大目標,就是要顧客習慣用它。說穿了,還是要顧客增加用其他品牌的風險和不可預知的其他成本。  

品牌要製造的是「愛」。

品牌要愛顧客,顧客才會愛上品牌。若顧客發覺品牌沒有在產品、服務或建立形象等方面都「愛」上一個顧客,這顧客不難移情別戀,轉用其他品牌的產品或服務。  

「愛」是極度感性的,甚至可說是毫不理性的。因此,有人會為愛做出一些不合邏輯的事情。對產品而言,愛顧客或被顧客愛上的品牌,自然亦相對地昂貴。而顧客亦不會因為產品昂貴而把它捨棄,這是另類的「愛的代價」。  

對品牌而言,要製造大量的愛,亦必須大量地付出,譬如建立形象、電視報紙雜誌的廣告、公關活動、直銷項目等的投入,是絕不能少的。但是這些活動的背後,亦必須能旗幟鮮明地告訴受眾,「品牌愛顧客」這個訊息。如果能讓顧客真心去愛,則所換來的回報,將會遠超於所付出的代價。  

昨天,筆者剛在香港某連鎖法式咖啡店吃早餐,感覺到店員一臉不耐煩、毫無笑容、食物出得慢、座位太擠逼等等,我相信這咖啡店絕不愛顧客,我又何苦再去愛它,再去光顧這咖啡店,忍受它對我的「不禮」對待呢?

Saturday, July 23, 2005

要成為成功企業的誤解  21 July 2005

上文筆者提及由占‧哥連斯(Jim Collins)和謝利‧普拉斯(Jerry Porres)合著的現代商管經典《基業長青》(Built to Last)一書。十八間被譽為高瞻遠矚的企業(visionary company),往往是造鐘者(clock builder)而非報時者(time teller)。前者追求永續發展的組織和自強不息;後者只依靠偉大的領袖或創新的產品。  

《基業長青》還揭示了十二個破滅的神話!令很多創業者、企管人甚至是學者都「跌破眼鏡」!這些謬誤是不少人都會犯上並誤以為真的:  

(一)要開創一間公司必須有一個偉大的意念:從「意念」去開展一間公司其實反而是一個錯的意念,因為「意念」是毫無保證的。高瞻遠矚的公司不跟對手跑短途賽,而是要贏「馬拉松」!

(二)成功的企業需要有偉大、有魅力而且是高瞻遠矚的領袖:依靠一個成功領袖的公司,只會成為「報時者」而非「造鐘者」。相反,成功的領袖可能還會對企業作出長遠的壞影響。  

(三)成功企業的首要任務是追求最大利潤:研究發現,成功的企業並非追求單一目標,但追求核心價值遠比只追求利潤或股東財富重要。  
(四)高瞻遠矚的企業共同擁有一系列相同的核心價值:事實上,「擁有」核心價值遠比核心價值是甚麼重要。沒有成功的企業是擁有完全一樣的核心價值的。  
(五)改變是唯一的常數:成功企業不會輕易改變其核心價值的。  
(六)藍籌公司都是謹慎的:成功企業事實多是進取和敢於冒險的。  
(七)成功企業均是好僱主。  
(八)成功企業均透過出色及複雜的策略性規劃才會付諸行動的。  
(九)成功企業會從外招聘CEO來改變公司的根基。  
(十)最成功的企業專注於打敗競爭對手。  
(十一)成功的企業會為了追求一個目標犧牲其他成果。  
(十二)成功的企業最緊要先有「願景」。  

以上十二大神話均已被這十八間高瞻遠矚的企業打破了!  (基業長青系列之二)

Thursday, July 14, 2005

如何能基業長青? 14 July 2005

上文提及通用電子榮休主席積.韋爾奇(Jack Welch)的新書《贏》(Winning),是該名「現代企業之父」四十年商場實戰的成功結晶。但論到談企業典範的書籍,則占.哥連斯(Jim Collins)和謝利.普拉斯(Jerry Porres)合著,於一九九四年出版的《基業長青》(Built to Last),卻更是差不多每一名企業管理人和學者皆必讀的著作。兩位作者花了六年的時間,在研究卓越的企業,如何能成為永續經營、高瞻遠矚的典範。  

如果要簡單地歸納這本書的結論,就是:只依靠削減成本、組織重整或追求利潤,是無法造就偉大的企業的。能成為歷久不衰的百年基業,往往必須固守核心價值。  

作者研究了十八家真正傑出,且是產業中最頂尖而又有超過七十年歷史的企業,它們包括了:3M、美國運通(American Express)、波音飛機(Boeing)、花旗集團(Citicorp)、福特汽車(Ford)、通用電子(General Electric)、HP、IBM、強生(Johnson & Johnson)、馬利特(Marriot)、馬克藥廠(Merck)、摩托羅拉(Motorola)、羅特斯棠(Nordstrom)、菲臘莫利斯(Philip Morris)、寶潔(Proctor & Gamble)、新力(Sony)、沃爾瑪(Wal-Mart)及和路迪士尼(Walt Disney)。 這十八家公司,均被稱為高瞻遠矚的企業(Visionary Company)。

它們的共同特色是:  

1、致力於造鐘(Clock Building)而不是報時(Time Telling)。造鐘的企業會建立永續發展的組織,追求自強不息;報時的企業則只依賴偉大的領導人、偉大的構想或創新的產品去壯大。
2、能兼容並蓄,兼顧目的和利潤、延續性和改革、自由和社會責任。  
3、有清楚的核心價值觀和目標,並以之為決策的依歸。  

事實上,從兩位作者的研究中,我們發現了不少謬誤,甚至是與一般學術研究矛盾的地方。  比如說,有魅力的領袖的偉大構想,往往與建立高瞻遠矚企業的可能成反比!早期的成功創業也與將來能成為卓越企業的關係成為反比!下次我們會多談這些學術成果與實戰經驗間的不同之處。(基業長青系列之一)

Thursday, July 07, 2005

韋爾奇如何「贏」? 7July 2005

榮休的通用電子(General Electric)主席兼行政總裁積.韋爾奇(Jack Welch),終於在今年出版了足以讓他名留青史,總結他四十年職業生涯成敗的一本著作《贏》(Winning)。這本書的封面有一句轉述了「股神」畢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評語:「再不需要其他管理書籍了!」雖然有點誇大,但足以令人有殷切的期望。  

有人認為,《贏》足以在書架上與占.科連斯的兩本名著《從優秀到卓越》(Good to Great)及《基業長青》(Built to Last)並列。但後兩者是研究成果,《贏》則是實踐結論,而積.韋爾奇的成功經驗,絕對值得後輩同儕借鏡的。  

《贏》除了講述韋爾奇如何把企業願景、核心價值、領導能力等概念從虛變實外,也提到他的一些與大部分教科書和企業管理人完全相反的看法。  

比如說,他認為制訂競爭戰略,應該「忘記歷史數字和市場數據,忘記方案規劃、冗長的調研過程及厚厚的報告。它們既費時又昂貴」!  

提到制訂財務預算,他認為「做預算是最沒有效的管理,既浪費精力和時間,更可能犧牲了夢想。它埋沒機會並窒礙增長,是最欠缺生產力的企業行為」。明顯地,是對所謂管理人,尤其是財務管理人最大的揶揄和當頭棒喝。  

很多人都知道,韋爾奇花了十年時間去找尋自己的接班人,但對於領袖的條件,他認為只有三個:誠信(Integrity)、學養(Intelligence)和成熟(Maturity)。選擇領袖,則必須具備八大「才能」。筆者個人認為,能真正有資格成為韋爾奇心中的領袖人選的,確實少之又少。這八大「才能」是:  

一、無情地提升公司整體員工的質素:把握每個機會去評估、教導及建立他們的自信。  
二、肯定員工知道和活在企業願景中。  
三、不斷在企業中注入積極的活力和樂觀。  
四、公正、透明、有信譽地去建立信任。  
五、有勇氣做一些不受歡迎的決定。  
六、以行動去解答員工的難題。  
七、樹立能冒險的榜樣。  
八、經常慶祝成功,恭賀員工能完成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