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February 23, 2006

今天的廣州  23 Feb 06

約十年前,筆者曾經要經常到廣州市公幹,當時的感覺是,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,可是市容欠缺規劃,治安欠佳,政治教條的直幅橫額四處可見。不過,廣州人還是實幹而有智慧的。

當時,我們坐直通火車到廣州位於天河區的廣州東站,就像去了一趟尚未開發的偏遠郊區般,人口稀少,四圍都是舊建築物和沙塵滾滾。而同是位於廣州東的白雲機場,規模雖在內地已不算小,可跟香港的啟德機場比較,還是有一段距離。  

十年後,筆者又有機會到廣州及鄰近城鎮出差,無法不驚嘆這個城市所經歷的天翻地覆的變化。  天河區今天已是廣州市最繁榮的地區,高樓大廈林立,卻又顯見市容整齊的規劃,以及路旁的綠化環境。市民的衣雖不及上海的時尚,卻亦是追上潮流且更為務實。  

廣州東火車站已成為南中國最大的交通樞紐,而周遭的商業大廈、食肆、娛樂場所更把這變成為另一個高檔消費區。新建的廣州機場,更是令人驚詫。以筆者眼見,她的主樓規模絕不會讓香港國際機場比下去。上次筆者拿電子客票到航空公司櫃換票,竟然要走了十分鐘的路程,然後再到櫃報到,也要走五分鐘之遙。看看入閘口,是B107,即是要從所在A樓,到另一個大樓,安全檢查後,要找第107號閘口。沒錯,廣州機場的入閘口超過一百個,比香港機場有過之而無不及!  

廣州人亦是腦筋至靈活的,可能鄰近港澳,思想創意更比其他內地城市更為「西方」,而且懂得鑽空子,抓機會賺錢,但他們卻又稱不上是「蠱惑」或「奸險」,大家都能有禮儀地談判,而且白紙黑字,不會只講一個「信」字,令人感到跟他們交手信心十足。  

廣州還有另一個優勢,就是作為廣東省的省會,她有大量的後勤城鎮,譬如東莞、順德、佛山、番禺等。我有不少朋友便在廣州工作,在番禺置業安居;亦有朋友把新生意設在佛山三水,把加工區設在東莞常平,利用無限的人力資源、低廉的成本,早已發了達,生活無憂。  

當然,對於港澳人而言,廣州是一個只有一個多小時距離的城市,甚至隨時可以即日往返,不會擔心因急事不能返家處理;而且這的人能跟我們說同一語言,在日常溝通上可說毫無難度。

廣州可說是最理想的港澳人生活、工作的內地城市!

Saturday, February 18, 2006

論五天工作制  16 Feb 06

早前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宣布,正積極考慮實施「五天上班制」,引來了香港社會的一陣回響。究竟「五天上班制」有何利弊?對社會、經濟、民生的影響又有多大?  

要知道,歐美不少國家和中國,「五天上班制」根本是主流,有些國家甚至把最高工時訂在每周四十小時以下。即是說,任何僱主都不能強逼員工工作超過四十小時,否則便屬違法。既然如此,香港要推行「五天上班制」,是沒道理不能實現的。  

有擁護「五天上班制」的人認為,香港人實在太過忙碌和辛苦了,工作和生活必須能保持平衡,否則就算賺到錢,也沒有時間消費,也不能享受到優質的生活。忙碌半生追逐金錢,到頭來反而只是為了金錢而活,大大浪費了生活精采的一面。  

事實上,香港是一個獨特的社會,是全球最自由的地區,也是最「資本主義」的地區,本來有關的「人力資源」制度便是由市場需要訂立的。香港的經濟之所以能在七十年起飛,至今仍是世界經濟重地,亦是東南亞最發達的地區之一,正因為香港人勤奮、效率高和天生的創富能力。而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後,香港亦成功轉型為服務業為主,「五天上班制」根本難以實行。  

比如說,一般食肆、旅行社、百貨公司、超級市場、車行、物業代理等,都是天天營業,而且往往在假期的生意比平日更多。實施「五天上班制」,即是要令這些企業多聘員工,才能滿足市場需要,而導致的便是成本的增加,邊際利潤的下降。試問,會有多少僱主能同意「五天上班制」的建議?亦會有多少超級企業如匯豐銀行般,能把工序數碼化、電子化,減少員工成本的開支也不會導致經濟損失呢?  

從打工仔的角度看,不少低下收入家庭都寧願能多開工,賺多些錢來減輕經濟負擔。靠佣金收入的人,更是年中無休,寧願放棄假期,也會帶客人試車、睇樓。可能他們要的正是趁有能力賺多些,來換取一個更長的假期,甚至是提早退休!九七年金融風暴,製造了不少「負資產」人士,更只會怕失業,不夠工作,寧願多開工賺錢,他們更不會贊成「五天上班制」。  

正因以上種種原因,要香港跟其他「主流」國家一般,實施五天工作的制度,說易行難。  

不過,或許不少人安慰自己,會說企業實施了「五天上班制」,到不用上班的日子自發性地上班,壓力比較小,也能凸顯自己的勤奮。有這種想法的人,其實不大實在,也可能只是自己效率低於別人,才不得已要「超時」工作罷了!

Tuesday, February 07, 2006

成功金字塔 9 Feb 2006

約翰・伍頓(John Wooden)是美國其中一位最受尊敬的體育教練。他曾經帶領加州大學洛杉磯(UCLA)籃球隊在十二年間奪得十次全美大學生聯賽冠軍,創造了7次蟬聯錦標、88場連勝、38場季後賽連勝和4個賽季所有比賽全勝的神奇紀錄。毋庸置疑,作為一個團隊領袖,他的成功值得學習。他亦把自己的成功理念與眾分享,跟史提夫・詹姆森(S.Jamison)合著了《全力以赴》(Wooden On Leadership),並成為全美暢銷書。

伍頓把他的卓越成就歸結為一個簡單的方程式:狀態+技能+團結。而「團結」是至為重要的。

2004 年雅典奧運,美國派出了NBA頂尖球員出賽,看陣容已經是天下無敵了。卻接連輸了給阿根廷、立陶苑和波多黎各,把金牌丟失了。原因是,美國派出了優秀球員,別的國家派出了優秀團隊。

在《全力以赴》一書中,伍頓提出了「成功金字塔」(The Pyramid of Success)的概念。這個金字塔的基本假設是: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在於過程中付出的努力,而非最終的結果。成功的領導是帶領整個團隊,以正確的方法,做正確的事情,並做到做好。

「成功金字塔」有十五個要素,「勤奮」和「熱情」是底層的兩大基石。「勤奮」指全身投入工作,達到真正忘我境界。而缺乏「熱情」,再勤奮也只是苦工,兩者互為影響。而在此基礎上,「友誼」、「忠誠」和「合作」則是領導和團體間融為一體的樞紐,是成功團體必不可少的。

「金字塔」的第二層是四個要素:自制力、機敏、主動性和專注。「自制力」意味在成敗得失面前保持常態,盡量減少了負面情緒。穩定的情緒就像船鯔般,能穩定軍心,培養士氣。「機敏」代表觀察力和行動效率,要做到「尚未行動」,已經「領先」的競爭心態。「主動性」是不斷尋找錯誤然後改善,發掘對手弱點然後把它攻破。「專注」則是決心和鍥而不捨,做領導人的只能想「羸」,不可想「放棄」。

「金字塔」的中心要素是「狀態」、「技能」和「團結」。這三大要素是成功團隊的靈魂。身體失衡、生活不正常的人不可能有好的狀態;不能掌握技能和發揮不好也導致失敗。而團結是上下一心,勇往直前的保証。

「金字塔」的頂層是「鎮定」、「自信」和「最大競爭力」。堅持不移的信念、面對逆境保持鎮定、在壓力下仍能表現出色等都是成功領導者必備的,有了這些要素,才能發揮最大競爭力,發揮最大潛能,體會成功帶來的樂趣。

Thursday, February 02, 2006

死的將軍還不夠多  2 Feb 06

被譽為「大師中的大師」的彼德.德魯克(Peter Drucker)雖已於去年底辭世,但他的思想卻仍然影響企管世界的思維。二零零五年,內地重新翻譯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(The Effective Executive)一直佔據財經圖書銷量榜的前列位置。  

德魯克生前一直考慮寫一本書,名為《已發生的未來》(The Future That Has Already Happened)。他想說明,我們如何能從平常事件中,發現非凡的意義,從而能預知未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、模式和結果。  

德魯克基金會(The Drucker Foundation),就是為了他這個想法,編撰了三本為「未來」寫的書籍:《未來的領導者》(The Leader of the Future)、《未來的組織》(The Organization of the Future)和《未來的社區》(The Community of the Future),都是匯集了不少大師的觀點,以及他們對未來的預測。  

在《未來的領導者》一書中,德魯克撰寫了題為《死的將軍還不夠多》的一篇序言。  首先,他開宗明義地說明,在他五十年的經驗中,學到十分明確的兩樣東西。  

(一)世界上可能有天生的領導者,都可以依賴天資的人實在太少了。領導能力是可以學習的,也可以學到。  

(二)所謂「領導性格」、「領導風格」之類的東西是不存在的。領導人並不比別人自大或謙虛,也不特別喜歡炫耀或收藏,也不一定能遵守紀律。  

德魯克說領導人懂得簡單的四點:  

(一)領導者唯一的定義是有下屬。  

(二)高效的領導者不需要大家愛戴和尊敬,而是其下屬能做好正確的事的人。  

(三)領導者會以身作則。  

(四)領導者並不意味職銜、權力和金錢,而是責任。  

高效領導人會有如下的表現:  

(一)他們處理問題時,問的不是「我要甚麼」,而是「我要做甚麼」,是action不是result。
  
(二)他們會做必要的事,而又能符合他們的專長和效率最高的方式。  

(三)他們常常把企業或組織的使命和目標放在第一位。  

(四)他們對員工高度包容,明白每一個的價值。  

(五)他們會以員工中有強者引以為榮。  

(六)他們經常對自己作「鏡子測試」,確保從鏡子看見的人是其他人尊重和信任的人。並用這方法抵禦了領導人最大的誘惑|做討好人的事而不是正確的事。  

(七)他們並不是佈道者(preacher),而是實幹家。他們並非把自己關在房只說不做,而會親自上場作戰。  

有人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軍事上不完全的戰爭,為甚麼?德魯克說:「因為死的將軍還不夠多,他們只躲在後方讓別人去進攻和議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