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September 30, 2005

中國科網熱潮  29 Sept 2005

二零零零年,全球科網熱的泡沫爆破,造成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科技公司破產或結業,連超級企業微軟(Microsoft)、甲骨文(Oracle)、英特爾(Intel)等科技公司,股價也在短時間蒸發超過百分之五十。  

這次災難性股市大調整,證明了虛擬經濟,原來並未站穩陣腳。但若要說它只是一堆理論和樂觀的憧憬,似乎又太過片面。因為,如ebay、亞馬遜網上書店(Amazon.com)、雅虎(Yahoo!)、MSN、ICQ甚至是網上華爾街日報(WSJ),至今仍屹立不倒,而且更愈見穩固。近幾年,搜尋器入門網站Google的崛起,並推出了gmail、google adsense、google earth等社區工具,更把商業模式推陳出新,讓人大開眼界。可見,隨互聯網用戶的日益增加,網站更見成熟,虛擬經濟(virtual economy)已經真正形成了!  

成功的網站,必然是以賺錢能力、盈利增長能力等能夠量化的數值來衡量最為適當。以下便是一些成功的科網企業:  

1. 搜尋器:Google、百度(baidu)  
2. 入門網站:Yahoo!、新浪(sina)  
3. 電腦軟件:Microsoft、甲骨文  
4. 拍賣網站:ebay、淘寶(taobao.com)  
5. 網上刊物:華爾街日報  
6. 網上書店:亞馬遜(amazon.com)  
7. 網上娛樂場:立博(ladbrokes.com)  
8. 即時通訊工具:QQ  
9. 網上遊戲:盛大網絡  
10. 色情網站:無數  
11. B2B網站:阿里巴巴、Global Sources  

這些企業或網站,不少已成為上市公司,而且令投資者或炒家的身家翻了很多番。下一波熱潮,將勢難避免在中國發生!  

論人口,中國是世界之最。論網民數目,卻還有極大增長空間。中國人天性渴求知識,而且好奇心重,但卻有一套獨特的文化和態度。這獨特的文化,亦已是外國企業面對最大的「保護主義」(Protectionism)。所以,在中國,google的威力大不過百度,亦未能把百度成功收購;阿里巴巴亦併購了雅虎中國,組成了強大的科網王國;MSN至今未能成功取代新浪等入口網站;ebay只能在淘寶之後虎視眈眈;ICQ敵不過QQ等等。  

看來,中國式的科網企業將會因為中國網民極速增加,成為新一浪的投資者寵兒了!

Monday, September 26, 2005

投資者大敵是自己 22 Sept 05

「股神」畢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啟蒙老師,就是價值投資學(Value Investing)學派的宗師賓.格拉咸(Benjamin Graham),一向宣揚「用五角的價錢買一元的價值」,作為投資的金科玉律。  事實上,格拉咸清楚地為「投資」定義。他認為,「投資」是經過周詳的資料搜集和分析,購入任何商品(包括證券產品),肯定可以保值之餘,更可安全地賺取回報的一種行為。其他類似的行為,如果未能符合以上的標準,皆只能被視作為「投機」(Speculation),甚至是賭博(Gambling)。  

因此,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,「債券」(Bond)是投資工具;「儲蓄」和「保險」均是投資工具;可是,「股票」並非一定是投資工具。或許應該說,購入未能穩定而長期地保證能保本及增值的「股票」,均只是投機行為。贏輸始終只是賭博,只不過是值博率多少的問題。而鄰埠近期令大部分參與者損手離場的認股證(或稱「窩輪」),更絕對是投機性的工具,參與其中,跟每天賭錢沒有多大分別。因此,真正的投資者,每天的工作,並非閱讀股評、閱讀專欄作家的所謂分析,他們甚至看不起證券行或分析員的報告,而只相信自己。  

正如畢菲特一樣,投資是長期持有而致富,並非貪圖短暫利益。若堅信分析正確,就算是短線失利,只要仍然是「用五角的價錢買一元的價值」,將來必定會獲利。所以,真正的投資者是一個認清世局的人,他首先能獨立分析某企業的資產值、回報率、派息率、管理層的能力和作用、任何外在或內在因素對企業的潛在影響等等。他會很勤力地了解企業的遠景策略,甚至會約見企業的管理層,而毋須任何中間人推介。當他發現某企業的股票「抵買」時,便毫不猶豫地「入貨」。同樣地,當其身價高於應有的實際價值時,亦會立刻高價沽貨,並瞬即獲利。  

要有此「投資」素質,最要做到的,並非超人的思考能力,而是個人紀律。格拉咸和畢菲特均認為,投資者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。如何能不貪圖眼前小利;如何能不受別人的影響專心研究;如何買「抵貨」、賣「貴貨」等,都並非每一個在市場上馳騁多年的投資/投機人士所能做到的。

Thursday, September 15, 2005

看三國學領導 15 Sept 05

《三國誌》是一本奇書,從前的人只把它看成是小說,學仁義、學權術。最近的人把它看成是管理、學領導、學謀略的書。坊間已有很多專書提出獨特的看法,現在再來談《三國》學領導似乎太遲,亦沒有甚麼新意。重拾這個題目是因為一本新書─《世紀三國─曹操之霸者勝出》。

該書特別的地方是香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所寫的序。以李超人過人之才,現在用三國背景寫管理和領導,我們就要看看。李超人的序寫得很好,一針見血。作為領導最大的敵人是愚昧。人云:知人者智、自知者明。所謂的愚昧應該是指沒有知人知己的能力,妄自稱自己為領導,帶領其他人亂衝亂撞;大聲指使他人,又不能夠引發別人的潛能,遇到挫折只會怨天尤人,不負責任,不思己過只會說時不我與,假如天時地利人和則如何如何……。  

知人的智慧從虛心處來,別人總有點可以讓我學到的東西,這是一種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,處處看不起人,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、最努力、最有見地的人是永遠不會長大,亦永遠不能成為領導,誰會去跟隨一個自大的人呢?沒有人跟隨你、你又怎去領導、又領導甚麼呢?最多都只不過是個殉道者,縱有天下無敵的才華,到最後都是付諸流水,成為別人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,對世界和周遭身邊的人一點裨益都沒有。  

知己的智慧則從接納處來,自己都不接納自己怎會用心去留意自己有何長處有何短處?接納和承認自己所有的東西,包括有的東西和沒有的東西才有空間去學習改進。領導之所以是領導是因為他可以使人跟從他,跟從他的人又覺得自得其樂有所長進;這個世界從來都是教學相長,自己不學根本不能教別人,不能領導,要學習則先要接納和承認自己是甚麼,自己要甚麼,知道之後才有動力去做去引發其他人跟你一起做,領導說到底就這麼一回事。  

沒有知人的智慧不能用人、沒有知己的智慧則不能帶人,不能用人,不能帶人又怎會是領導呢?領導是一個終生不斷追求的學問,是鍛練,定時、定量,不間斷,所謂「吾日三省吾身」即是此謂。有知人知己之智的領導是一個圓融謙和的人,自自然然有一種魅力叫周圍身邊的人去做事,不費吹灰之力。  

我們不要妄想一步登天,不下苦功就可以成為領導,領導並不一定最強、學問最好,但他卻是最肯下苦功鍛練自己的人。

Thursday, September 08, 2005

MBA真正意義 8 Sept 2005

在十多年前,筆者負笈英國,完成了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(MBA)。當時,不少舊同學和朋友問筆者,究竟為甚麼要拿個MBA呢?他們普遍認為,筆者已是BBA(工商管理學士學位)畢業生,又曾在社會工作,多一個MBA對將來的前途幫助不大。事實上,不少成功人士,更連中學都未畢業,遑論是MBA了。當時,筆者的想法是,BBA課程就好像只是打開根基一般,畢業後可說仍是甚麼都不懂。工作了兩年後,更覺得世界上要學的實在太多了,非再深造不可。加上若能在海外修讀,跟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交手切磋,必能擴闊眼界,對自己的視野必有一定幫助。  

MBA課程跟大學本科的BBA不同之處,便是較重案例研究(case study),通過討論、閱讀、引證和批判,把現實社會的真實個案好好學習。不過,MBA最吸引的地方,其實是由於大部分同學均有工作經驗,而且來自世界各地的各行各業,一個強大的關係網便自然形成。這個關係網不但有利事業發展,更能自然地把社會上的各種資源融合起來。因此,亦有人把MBA稱為「Make Better Affiliation」,或是「My Brighter Avenue」。  

近年興起的EMBA(行政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)學位,收生要求更嚴格。能修讀EMBA的,除了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外,更必須是企業或行業內獨當一面的人物,一封有份量的推薦信,可能比好的學業成績更重要。而這個EMBA網絡,若能把EMBA的舊生也連繫起來,便更是一股極龐大的勢力了。  

因業務關係,筆者與上海駐港某企業老總談起,原來他們正組織聯盟上海交通、復旦、同濟等大學的EMBA校友,融資組成一個跨大學的EMBA校友會。這個組織,不但集中了內地精英才俊,更可以把不同的企業聯繫起來,強弱互補,發揮強強優勢,更可能成為內地一個極度富有的創投基金,開拓新的產業,鞏固舊有產業的基礎,對人才、科技、硬軟件,甚至是國家的發展和進步,均有極積極的意義。  

由是觀之,MBA已再不只是多一個學位這麼簡單了,而是一個真正的資產,MBA學位已經被視作企業管理人的基本條件,因為它代表了豐富的社會經驗、龐大的人際網絡以及發動資源的能力!

Thursday, September 01, 2005

《超級女聲》營銷術 1st Sept 05

過去半年,內地最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,叫做《超級女聲》。  

這是一個逢周五晚上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半小時節目,由年初的初賽階段起,至八月二十六日晚上的總決賽,總共有四億人次觀眾,單是總決賽當晚,便有超過二千萬的觀眾收看現場直播。

筆者的內地朋友和同事,每次提及《超級女聲》,都會十分興奮,還各自成為不同決賽參選者的擁躉。可是,筆者的香港同事,卻差不多連聽也沒聽過《超級女聲》這節目。

今年的《超級女聲》已是第二屆了。它的口號是「想唱就唱」,結果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十五萬抱明星夢的女士報名參加。而從招募報名者那一刻開始,這部「超級搵錢機器」便正式開動了。

首先,由於第一屆的成功,第二屆《超級女聲》的冠名權,便由蒙牛酸乳以一千四百萬元競投成功。跟,由於節目充滿娛樂性和話題性,各地均有擁躉團的組成,網絡上有關《超級女聲》的點擊次數竟可以每天超過一百萬次。  互聯網上的討論,加上傳媒的報道和炒作,令《超級女聲》變成了「超級品牌」,《超級女聲》這四個字的商譽,亦順理成章的升值不少了。而最令人震驚的,是這歌唱比賽的評選規則,竟然是摒棄了傳統的小圈子評判團,而是廣大百姓通過手機傳送短訊,選出自己最喜愛的歌手,這是一次真正的「全民直選」!  

有趣的地方是,每一部手機,原來可以投十五票,即是說,投票者除可用自己的手機發短訊投票外,亦可借用沒有興趣參與的人的手機投票,更可以買新的電話卡投票,大大製造了「造票」的空間。後果是:冠軍得獎者可能並非最值得奪標的人,而是最受歡迎,甚至是最懂拉票的人。  但無論如何,用短訊投票,立刻製造了大量收入。據說,準決賽當天,短訊收入達五百萬;決賽日更高達八百萬。而冠、亞軍的票數之差,只差二十萬票,其緊湊程度不亞於去年台灣「總統」選舉。  

決賽之後,主辦單位立刻推出了《超女終極PK》唱片,得獎者亦立刻獲邀出任各品牌的代言人。當然,最賺錢的,便是把這娛樂節目,成為「超級搵錢機器」的主辦當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