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ne 22, 2006

再生運動品牌  22 June 2006

談到體育運動服飾及用品的品牌,近十年一直佔先的,不是耐克(Nike)便是阿迪達斯(adidas),就是緊隨後的,一般人也認為是銳步(Reebok),然後才輪到彪馬(Puma)。

今屆世界盃決賽周,自然也是各大品牌比拼之地。以德國為基地的adidas,贊助了八支國家隊的球衣,其中包括了德國和阿根廷兩大熱門;Nike則贊助了包括衛冕錦標的巴西等共六支球隊。可是,以數量計,卻以贊助了十二支國家隊球衣的Puma取勝。這或多或少令人感到意外。  

對港澳人士而言,Puma帶來最深刻的印象,是八十年代香港足球班霸精工的藍色球衣;此外,便是球王比利和影星鍾楚紅的電視廣告,當時,Puma也算是能與adidas分庭抗禮的體育名牌。  

可是,自八十年代末起,Puma便陷入低潮。至一九九三年,更因經營不善,而被十二間債權銀行接管,公司瀕臨破產邊緣。直至Puma在該年委任了當時年僅二十九歲的齊特茲(Jcohen Zeitz)出任行政總裁,自此Puma便如脫胎換骨般,業績奇蹟般扶搖直上。並在二十一世紀起再次挑戰adidas和Nike,成為新一輩年輕人的喜愛品牌。  

齊特茲接管Puma的時候,首先要面對的是控制成本。他立刻大量減少冗員,並把生產基地遷移到亞洲。然後,他訂立了最重要的品牌定位策略。就是,Puma雖然是體育品牌,卻不會與adidas和Nike對幹,針對的對象是潮流帶動者(trendsetters),而非崇尚名牌的忠誠顧客。  Puma找了美國著名設計師Jil Sanders設計新的鞋款。穿上新款的Puma鞋,讓人感到穿上了潮流輕便鞋,多過是運動鞋。然後,Puma又試過為喀麥隆國家隊,設計了一件無袖的球衣,在非洲國家盃登場,令舉世球迷耳目一新。  

今屆世界盃,Puma雖然只贊助了一支能爭奪冠軍的球隊意大利,但也贊助了黑馬如捷克,以及全部五支非洲球隊等十二支國家隊。這樣,保證了Puma球衣能在最少一半方比賽中出現。而當分組賽同組的意大利、捷克和加納對陣時,更是Puma的「獨腳戲」!  

Puma已奪得過「歐洲最佳營銷品牌」獎,齊特茲亦在零四及零五年連奪「最佳策略師」(Strategist of the Year)美譽。相信世界盃後,Puma更將會成為年輕人不可忽視的「再生品牌」!

Friday, June 16, 2006

歐洲的世界盃  15 June 06

筆者寫此篇文章時,正是剛從德國回來,已親身體驗到今屆世界盃決賽周主辦國的氣氛。回想四年前,筆者亦曾遠赴日韓,現場觀看了七場賽事。  

二零零二年,我捧中國隊的場,分別在光州、濟州和漢城(即首爾)作現場觀眾,還曾抽空到大丘觀看了一場丹麥對塞內加爾的賽事。南韓對亞洲人來說,是一個鄰近的國家,街上碰口碰面都是黃面孔。而由於南韓隊在賽事一直過關斬將,令國民的情緒推向瘋狂,大街小巷的南韓人均穿上國家隊球衣,手持國旗,甚至染上紅髮,每逢比賽進行,球迷都擁到大廣場觀看大屏幕的現場直播。  

中國人也不少,由於這屆中國隊歷史性打入決賽周,差不多有逾十萬的中國人湧到南韓捧場。筆者至今還記得,超過六萬個中國人一起站立唱國歌的場面,是如此震撼!當屆的南韓,絕對充滿世界盃氣氛。  

眾所周知,中國三戰皆北,筆者便隨同組冠軍巴西一起飄洋到日本,繼續餘下的旅程。  

在日本,足球並非狂熱的運動,而日本隊亦在十六強階段便已出局。因此,日本的世界盃氣氛簡直跟南韓有天淵之別。直至總決賽當晚,強如巴西對德國的戲碼,也不見有很多酒吧有電視直播。  

當屆的世界盃,給筆者一個印象,就是南韓政府發動了全民參與這個盛事。就連丹麥對塞內加爾,也有分別穿紅衣的南韓人「丹麥球迷」,和穿綠衣的南韓人「塞內加爾球迷」入場打氣。要在現場即時買票入場,實在輕而易舉。  

既然有這個經驗,筆者今屆便沒有預先訂票,以為可以臨場「執死雞」了。誰知,竟然打錯算盤。  

甫到達漢堡,便聽親人說,所有門票均售罄。原來不少德國人並不需要捧德國隊,他們只想看世界盃比賽。有一個鄰居在網上訂不到漢堡舉行的比賽,只能抽到漢諾威的賽事,也一樣舉家出動,駕車作短途旅行。  

而德國位於歐洲中央,鄰近的決賽周參賽國家就包括了法國、瑞士、意大利、波蘭、英格蘭、瑞典等等,對球迷來說,可說是交通便捷。再加上德國本來便旅居了不少非洲和東歐僑民,任何一場賽事都不愁有空座位。  

這亦引證了為何過去任何一屆世界盃,都以在歐洲國家舉行的最成功,和氣氛最熱鬧!

Tuesday, June 13, 2006

世界盃是商業騙局?  8 June 06

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決賽周即將舉行。四年前,在日韓合辦的世界盃,由於有中國隊的參與,令十億炎黃子孫特別關注,上十萬的球迷遠赴韓國,為韓國帶來龐大的旅遊收益,就算中國隊未能射入一球,並且在分組賽已被淘汰了,但中國人始終見識到頂級足球盛事的氛圍,對日後發展體運、組織大型活動等都極有幫助。  

事實上,世界盃應該是世上最矚目的盛事。論足球的參與程度,是任何其他運動無法比擬的。這包括了入場球迷、觀看電視直播的球迷、參與報道的媒體種類、記者、篇幅等等的數字,藉世界盃作出的商品推廣的客戶和金額的類型和額度等。  

世界盃的整個產業,也包含了現場觀眾的入場券收入、電視直播或轉播權的收入、官方贊助商的贊助收入、各種媒體的廣告收入、球隊和球員的贊助費收入、售賣各種有關商品和服務的收入,而最厲害的,莫過於各地正式和地下的博彩收入了。  

有很多人都懷疑,既然有足球博彩,便一定有「打假波」。比如說,一九七八年的世界盃,主辦國阿根廷需淨勝秘魯六球才能打入總決賽爭標,結果阿根廷真的以六比零擊敗秘魯,之後更取得當屆冠軍。一九九八年法國主辦的世界盃,總決賽由法國對巴西,賽前巴西一直是大熱門。可是臨場卻傳出「球王」朗拿度不能上陣,球隊甚至沒有出席賽前熱身,最後,更大敗零比三,法國成為了當屆盟主。這場賽事,一直被認為是「假波」,是博彩公司幕後操縱的戰果。二零零二年世界盃的反常戰果也不少:法國敗給塞內加爾、韓國淘汰意大利打入四強等,都令不少球迷損手爛腳,這些賽果,是否「打假波」所致?  

或許給大家一些事實,讓球迷自己思考一下。英超三強曼聯、阿仙奴和利物浦,都有一個戰略性夥伴叫「立博」—世界最大的博彩公司;意大利的祖雲達斯和AC米蘭,都曾經牽涉入控制比賽結果的醜聞;不少球隊的球衣廣告商,正是博彩公司;不少比賽在賽事中段,竟然會因燈光問題被腰斬。這是否值得大家深思呢?  

世界盃本應是最頂級的足球賽事,假若淪為一個超級商業騙局,我寧願不再熬夜,放棄觀看球員、球隊和球證們的「演出」了!

在內地從事融資  1 June 06

筆者的一個朋友,從事融資代理的工作。經常會接觸到海外基金、風險投資基金和私人投資者,代表他們在大中華地區尋找適當的投資機會。而中國大陸,在過去的二十多年,正因為有不少海外資金的引入,經濟迅速發展起來。  

在內地,有的是項目,但大大欠缺的,正是資金。一般而言,企業家會有三個途徑融資:一是自己出資,又或與朋友合資,拿的是自己口袋的錢;二是通過向銀行貸款;三是引入其他企業或機構投資者,通過發行新股或發售現有股權來增資。  

可是,內地大部分企業家或創業者,欠的正是錢,要再拿錢出來投資並不容易;而從銀行貸款卻經常遇到重重障礙,其實這是十分可笑的,中國人的銀行儲蓄率可能是世界之冠,銀行卻不願把錢借出來賺取息差,正可顯示大部分銀行的保守態度、或許是因為銀行都是公營的原因。  

至於作出企業融資這途徑,更牽涉到複雜的問題。比如說,要從內資企業轉為中外合資企業;股權轉讓問題;海外資金的落地權問題;賺到的贏利如何匯出國外的問題;稅務問題等等。  

以筆者所接觸到的最大問題,卻是項目的可行性,管理人的質素、能力和遠見,甚至是會計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差異。  曾有一次,有一個所謂擁有一個項目的人,想融資三百萬人民幣,然後拿了房子的地契、車子的擁有證明、自己和妻子的工作履歷、孩子的大學畢業證書來作抵押。  

又有一次,在一個融資洽談會中,有一個人說要融資二百萬人民幣。問他要作甚麼項目,他竟說要用來投資買一個房子,再賣出去肯定可以賺到錢,然後把利潤分一半給投資者!  

這兩個案例實在極度滑稽。  

當然,也有一些項目擁有人,手上真的拿極佳的項目,但因為稅務原因,在會計帳面上永遠虧本,但實際上卻是賺錢的。連帳目都能瞞騙,又怎能取信於投資者呢?  

有些甚至是連成本、資產投資、銷售成本也分不開。這些,都令安排項目作出融資安排的人極為頭痛。  

不過,大部分風險投資者,真是衡量投資是否值得,卻並非是項目本身,反而是管理團隊的熱誠、質素與魄力。  

因此,只想拿錢而坐享其成的人,是絕不能「騙」到資金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