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ne 13, 2006

在內地從事融資  1 June 06

筆者的一個朋友,從事融資代理的工作。經常會接觸到海外基金、風險投資基金和私人投資者,代表他們在大中華地區尋找適當的投資機會。而中國大陸,在過去的二十多年,正因為有不少海外資金的引入,經濟迅速發展起來。  

在內地,有的是項目,但大大欠缺的,正是資金。一般而言,企業家會有三個途徑融資:一是自己出資,又或與朋友合資,拿的是自己口袋的錢;二是通過向銀行貸款;三是引入其他企業或機構投資者,通過發行新股或發售現有股權來增資。  

可是,內地大部分企業家或創業者,欠的正是錢,要再拿錢出來投資並不容易;而從銀行貸款卻經常遇到重重障礙,其實這是十分可笑的,中國人的銀行儲蓄率可能是世界之冠,銀行卻不願把錢借出來賺取息差,正可顯示大部分銀行的保守態度、或許是因為銀行都是公營的原因。  

至於作出企業融資這途徑,更牽涉到複雜的問題。比如說,要從內資企業轉為中外合資企業;股權轉讓問題;海外資金的落地權問題;賺到的贏利如何匯出國外的問題;稅務問題等等。  

以筆者所接觸到的最大問題,卻是項目的可行性,管理人的質素、能力和遠見,甚至是會計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差異。  曾有一次,有一個所謂擁有一個項目的人,想融資三百萬人民幣,然後拿了房子的地契、車子的擁有證明、自己和妻子的工作履歷、孩子的大學畢業證書來作抵押。  

又有一次,在一個融資洽談會中,有一個人說要融資二百萬人民幣。問他要作甚麼項目,他竟說要用來投資買一個房子,再賣出去肯定可以賺到錢,然後把利潤分一半給投資者!  

這兩個案例實在極度滑稽。  

當然,也有一些項目擁有人,手上真的拿極佳的項目,但因為稅務原因,在會計帳面上永遠虧本,但實際上卻是賺錢的。連帳目都能瞞騙,又怎能取信於投資者呢?  

有些甚至是連成本、資產投資、銷售成本也分不開。這些,都令安排項目作出融資安排的人極為頭痛。  

不過,大部分風險投資者,真是衡量投資是否值得,卻並非是項目本身,反而是管理團隊的熱誠、質素與魄力。  

因此,只想拿錢而坐享其成的人,是絕不能「騙」到資金的!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